首届“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政策法规”课程建设研讨会成功召开
人民法治网讯(通讯员 钱梦菊 平源)5月14日,首届“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政策法规”课程建设研讨会在南京大学成功召开。来自全国20多所师范类院校的领导、课程负责人和一线教师以及《教师发展研究》期刊、上海鹿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代表参与了本次会议。
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王运来院长介绍了南京大学陶行知教师教育学院的办学特色,分享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教师要成为培养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并希望本次会议聚焦“师德”与“法规”,促进教师师德素养和法治素养的提升。
南京大学出版社石磊总编辑介绍了本次会议的举办背景,教育部 5月6日刚发布的《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明确了四大能力(即师德践行能力、教学实践能力、综合育人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其中第一部分就是师德践行能力,突出师德师风第一标准。为了贯彻落实《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及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的要求,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进一步提升师范生人才培养质量,本次会议重点围绕“师德与法规“课程建设、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展开深入研讨。接着简要介绍了南大社的发展历史与特色,以及在教育出版方面形成了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特殊教育四足鼎力的发展格局,致力于打造精品教材,充分发挥出版社的平台优势,积极服务于教材建设、课程教学和教育科研。
上海师范大学刘次林教授围绕“教师职能演变”“师德指标体系”和“师德评价方法”三个方面,简要介绍了新时代教育的特点及以教育本质理解师德中的人际关系,重点介绍了师德指标体系以及三种评价取向(内容取向、形式取向和第三取向)的师德评价,包括师德问卷研制思路、评价题编制策略、评价结果分析等,并以实际案例分析了师德评价易出现的问题,引发了与会老师的思考。
南通大学丁锦宏教授围绕全过程浸润式师德课程开放及其实施探索,强调应将师德教育贯穿教师教育全过程,深刻认识师德教育的价值,并提出了“师德是一种不断提高的素养,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师德是‘熏’出来的,不是简单‘教’出来的”“师德是包含‘知-情-意-行’的多维结构,不仅仅是知识”“职前师德教育课程不仅仅是一门课,而是‘显性’和‘隐性’课程组合”“师德教育重在过程,职前阶段应该四年不断线”等几个基本主张,最后介绍了“师德与法律法规”课程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以及师德的多元评价,得到了与会老师们的共鸣。
南通大学许映建教授依托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一流本科线上课程)《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政策法规》,介绍了“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政策法规”课程资源与混合教学,并从课程设计、实施环节、考核方式等方面重点分享了“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政策法规”课程体系的构建以及课程资源的协同建设与共建共享,最后介绍了8月即将在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法规教程》(慕课版)的体系结构,以慕课教材建设推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许映建对课程建设与教学的热情,感染鼓舞着大家,教师的使命在于开发、建设、提供和实施课程,借助课程促进学生发展。
在研讨交流环节,与会老师们针对本校“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政策法规”课程开设情况,围绕课程体系建构、混合式教学模式、课程思政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在相互交流中撞击思维火花,与会老师们热情高涨,研讨氛围浓厚。
本次会议聚焦“师德”与“法规”课程,共同探讨课程体系建构、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等问题,不仅为省内外该课程负责人与一线教师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台,而且也促进了对课程建设的研究。与会的专家和老师们表达了要把“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政策法规”课程建设研讨会常规化的愿望,后期我社将充分征集意见与建议,共建“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政策法规”课程联盟,助力课程建设常态化研究。
南京大学出版社作为本次会议的协办单位,从教育出版的角度,助力“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政策法规”课程建设,积极服务于高校教学改革。目前,南大社在“师德”与“法规”教材建设方面,陆续出版了《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新编》《教育政策与法律教程(慕课版)》《教育政策法规》《教育法规》《教育法规教程》等教材,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开发新形态教材,探索专业课程群建设,推动课程教学资源建设。
[责任编辑:焦建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