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管、服如何协同发力--从国务院督查看简政放权
放、管、服如何协同发力--从国务院督查看简政放权
2015-07-31 来源:新华网 作者:admin6月1日以来,新华社记者跟随11个国务院督查组,一路见证各地、各部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创新与实践。
做“减法”,以改革释放创业创新活力
“过去要跑工商、质检、国地税局、社保多个部门,一个一个窗口、一个一个环节地走,交材料盖章,全部跑下来至少要1个多月。现在到审批中心,填好一张表,只要几天就可以搞定。”领到了营业执照的哈尔滨市民刘海东掩不住兴奋。
在哈尔滨行政审批中心,只要填好一张申请表,所有的手续都可交给工作人员办理,形成了“一表申请、一窗受理、一次审核”的登记新模式。
“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2013年以来,国务院相继取消和下放了800多项行政审批等事项,通过做“减法”,以改革释放创业创新活力。各地、各部门纷纷简化办事程序,缩短办理期限,加强事中、事后的监管服务,为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红利。
创业创新活力充分涌动。工商总局加快推进“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全国已有29个省(区、市)开展试点,试点地区三个证照申办时间由平均15至20个工作日缩短到4个工作日。“先照后证”改革稳步实施,企业在申请设立登记时需要提交的前置审批文件较改革前减少了85%。商事制度改革以来,全国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1691.1万户,同比增长16.3%,改革红利日益显现。
稳增长力度明显加强。今年以来,多地把投资作为稳增长的重要举措,尤其是重大项目投资推进力度较往年同期明显加强。同时,各部委、各地打通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政策落实的“最先和最后一公里”,确保重大工程尽快实施、尽快见效。如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加大取消投资审批权限力度,完善工作机制,搞好统筹协调。
做“加法”,加强放管结合、优化服务
深化简政放权,既要有勇气,也要有智慧。改革进行到现在,要更多触及深层次矛盾、触动利益的“奶酪”,还要改变原来习惯的管理方式。
简政放权,不是一放了之。权力要放得下,地方要接得稳,监督要跟得上,服务要做得好。为此,各地、各部门在实践中摸索出一系列有益的做法。
水利部在审批方式上由“串联审批”改为“并联审批”,压缩了每个环节的审批时间。水利部还坚持“两手发力”,大力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推出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的12个重大水利工程项目试点,并通过投资补助、财政贴息、价格机制、税费优惠等政策措施,解决社会资本“不愿进”“进不来”等问题。
发展改革委积极推动建立纵横联动协同监管机制,有序推进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建设,年中实现部门层面横向联通,年底前实现中央部门与地方的纵向贯通。5月底前,部门层面的横向联通已开始试运行。
交通运输部积极探索创新监管方式,建立科学有效的监管机制,加强对市场主体的过程监督和后续管理,实行“宽进严管”。
湖南以“应简必简、能放尽放”为原则,突出清单管理,发布了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和企业投资项目核准目录的“三清单一目录”,公布了行政许可前置服务收费目录清单和涉企服务收费目录清单,“一企一策”精准服务企业。
去年10月底,安徽正式公布运行省级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今年3月1日,全省16个市105个县(市、区)全部运行省市县三级政府权力清单。
提速,着力把简政放权加快向前推进
简政放权改革,既要坚决把该放的彻底放开、该减的彻底减掉、该清的彻底清除,不留尾巴、不留死角、不搞变通。同时,要做好深化简政放权的统筹谋划,因地制宜,讲究策略和方法,确保改革顺利推进和取得更大成效。
本届政府成立以来,简政放权、让利于民的一系列举措受到社会的广泛欢迎和好评。国家行政学院近期就简政放权改革成效,委托国家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显示,96.7%的受访企业认为简政放权改革很有必要,91.2%的受访企业对两年来的改革表示“满意”和“基本满意”,75.8%的受访企业期望进一步大力优化政府服务,71.4%的受访企业期望进一步加大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力度。
然而,简政放权并非一日之功。中央党校教授王军表示,政府部门过去习惯于行政审批、发号施令,现在要转向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上来,是痛苦和困难的。所以,改革的“最先和最后一公里”仍要着力打通。
国家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的抽样调查显示,部分受访企业希望能在“放、管、服”上继续加大力度,以期更大成效:75.8%的受访企业期望进一步大力优化政府服务;71.6%的受访企业期望进一步规范审批流程;70.1%的受访企业期望进一步压缩审批时限;66.6%的受访企业期望进一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目前这一改革如同顶风逆水搏激流,不仅不进则退,慢进也会退。为了国家发展和人民福祉,为了使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我们必须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着力把简政放权加快向前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