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案不再折腾了,就盼着能依法公正审判了”——各地司法改革调查
“立案不再折腾了,就盼着能依法公正审判了”——各地司法改革调查
2015-07-16 来源:新华网 作者:admin新华网北京7月15日电 立案便捷提速了、审判亲民便民了……记者近期走访北京、辽宁、四川等地了解到,我国自5月1日起全面实施立案登记制以来,案件相关方感受到改革带来的积极变化,期盼着能依法公正审判,并逐步疏解“案多人少”困境。
在北京朝阳法院采访期间,记者看到一位陈姓当事人正坐在窗口,据他介绍,今天是为一起劳务合同纠纷过来立案,因拖欠劳务费起诉一家建筑公司。“4年了都没有立案,不是说不在管辖范围内就是说材料不齐,前后跑了五次。”陈先生说,他在北京酒仙桥、王四营立案点都吃过“闭门羹”,“我还得养家糊口,不能总跑这个事,拖了很久”。
在窗口接待陈先生的立案庭法官很快梳理了陈先生的起诉书、身份证明、证据等材料,并在电脑上进行了录入。“您还需要提供身份证的复印件和证据一式两份的复印件,案件已经登记,您只要把这些补齐,今天就可以立案。”大约5分钟后,法官向陈先生出示了“一次性告知书”,其中写明了需要补充的材料。“这些材料短时间内就可以补齐,再来也不用排队,直接在窗口找我就能完成立案登记。”法官说。
在四川成都市武侯区人民法院立案大厅,记者见到四川千毫律师事务所律师刘洋,他表示,过去从交材料到立案的周期一般需要7天,现在只要10多分钟。“新制度实施后节约了律师和当事人的时间成本,感觉法院的门槛低了,是对当事人诉权的有效保障。”
“立案难”的缓解缘起一项司法改革。今年4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了《关于人民法院推行立案登记制改革的意见》,意见自5月1日起施行,主要内容包括:对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自诉和申请,一律接收诉状,当场登记立案;对在法律规定期限内无法判定的,应当先行立案;禁止不收材料、不予答复、不出具法律文书等。
此项改革实施以来,立案便捷提速了,一些当事人还盼望着立案后的持续“公正”。辽宁沈阳市皇姑区一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陈红在“五一”前,因购买一辆二手车交付大部分车款后、对方迟迟不能交车而产生纠纷,5月21日,她来到皇姑区法院立案大厅,仅一会工夫就立上了案。她请求法院判令对方继续履约,尽快交付车辆。
“立案登记制非常方便,不用等了,这是值得高兴的,可我也担心,案件在审理时还会受到‘人情’干扰。”陈红说,5月25日下午,她接到办案法官的电话,对方表示被告还欠其他人的款,所以这一涉案车辆到底先判给谁存在变数。正是这一细节,叫陈红本来很高兴的心情又有了一丝压抑感,希望司法公正能时时体现及保障。
“以前到法院告政府,法院总是让我们调解,我们不同意调解,法院还反复做工作,现在案子可以立了,就盼望能依法公正地审理、判决。”一名行政诉讼的原告说。
北京怀柔区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长许英、立案庭庭长张玉洁认为,立案登记制可以规范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各自规范各自的行为。首先政府要守法、尊重法律,对全民守法有积极作用。立案登记制改革意味着,为当事人通过诉讼程序主张权利寻求救济打通渠道,让更多社会矛盾在法律框架内得到化解。这一改革举措使法院的诉讼审判更加亲民便民,也是向大众普及法律观念,把社会治理方式转型到法治轨道上的一条重要途径。
记者走访多个基层法院了解到,作为司法改革的重大举措之一,立案登记制实施以来效果“立竿见影”,同时一些法院“案多人少”压力加剧。根据北京朝阳法院统计,立案登记制实行首周,朝阳法院共受理案件2834件,较去年同期增长123%,较节前一周环比增长80%。民事、行政、执行等各类型案件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其中民事案件受理2384件,环比增长91%,行政案件受理30件,环比增长达到400%。
辽宁沃丰律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李仲恒现为沈阳市皇姑区人大代表,对皇姑区法院的立案工作非常清楚。他表示,实行立案登记制后,门槛降低了,这对当事人来说是个好事,但对法官来说,却面临极大挑战。毕竟,一年就200多个工作日,但大量案件进来了,一个法官一年要审理两三百件案子,可以说“不堪重负”。
“基层法院‘人少案多’,实行立案登记制后,工作量陡增,全院上下压力大。”沈阳市皇姑区法院副院长周廷昌呼吁,要加强案件的就地调处,“车子两轮,鸟儿两翼”,都得动起来,力争形成司法调解、人民调解、行政调解的联动机制。包括仲裁机制,也要发挥作用,否则大批的案件进入到诉讼环节,既不现实,也容易使法院背负过大的压力。(记者姜刚、熊琳、毛振华、范春生、吴光于、鲁畅)